新质生产力的“新”,关键在何处 应该如何实践?

来源:中国经济网时间:2024-03-12 16:16:48

今年全国两会,“新质生产力”成为“C位”热词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围绕如何抓住变革关键期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提升中国经济“含新量”,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时

“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时期,生产能力及其要素也正处于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关键变革时期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,这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时期。

这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,要增加中国经济的“含新量”,必须紧紧把握这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,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,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由之路。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,也是我国未来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努力方向。

“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,打造新质生产力,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转型,将成为实体企业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,面对新的技术浪潮,企业要打好“创新牌”。

先进生产力的发展,不是凭空出现的。黄群慧指出,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、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、制造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,这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条件。

“我们需要很好地释放‘独特制度红利’‘市场需求红利’‘制造大国红利’‘人口质量红利’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黄群慧说。

答好创新这道“关键题”

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破题的关键是什么?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认为,要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,特别是原创、颠覆的科技创新,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,要通过更高的科技水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格局,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,形成新质生产力。通过更加充分的市场化竞争,带来更强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,带来更加优化的资源配置格局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认为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以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。

“技术层面要加强基础、前瞻技术研究,适度超前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,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、基础材料、先进工艺等短板。”谈到答好创新这道“关键题”,余晓晖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,“产业层面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加大人工智能、人形机器人、6G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,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、元宇宙、脑机接口、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。”

基于多年的企业实践,全国政协委员、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认为,发展新质生产力,企业亟需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,加速关键技术研发突破,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同时以产业价值驱动技术创新。

“要发挥敢想敢干、敢拼敢闯的劲头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说,企业家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,要把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。

不能“迷失方向”“一哄而起”

当前,各地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,正汇聚起创新发展的热潮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?

“新质生产力主要是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形成的,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,否则就如同无源之水、无根之木。”王昌林说,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者清退传统产业,而是要不断利用新技术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既提供新技术、新模式的应用场景,也培育新产业、提升传统产业,让传统产业“老树发新芽”。

王昌林指出,从过去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看,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避免以下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:一是把新质生产力泛化,什么内容都往里装,没有把握其科学内涵和重点,眉毛胡子一把抓,导致迷失发展方向。二是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科技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不仅仅是科技成果本身,需要加强基础研究、前沿引领的重大技术开发,打造科技发展的“原始森林”,关键是要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,打造创新创业的“热带雨林”,否则就难以形成生产力。三是避免出现“一哄而起”的现象。要防止一些地方不顾自身客观条件和产业基础,纷纷投资搞“高大上”项目,导致“高水重复建设”。

“万丈高楼地起,建设新质生产力这栋大楼,需要打好地基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守正创新生物科技(天津)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说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,加强行业基础研究,不能只是一个个专利、一份份报告、一篇篇论文,需要走进“田间地头”,走进“深海大漠”,走进“浩瀚星空”。

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,离不开上下联动和资源整合,不能靠“单打独斗”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认为,运用新技术转型升级仅仅依靠一家企业是远远不够的,应该推动垂直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AIGC创新台,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全行业。

“新的一年,将快马加鞭,从‘新’出发,向‘新’而行。”代表委员们表示,站在新的奋斗起点,将凝心聚力,乘势而上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激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(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李方 关婧 张晶)

相关知识介绍:

标签: 新质生产力的新

责任编辑:FD31
上一篇:快资讯:祝贺!淮滨这名警嫂被省公安厅、省妇联通报表扬
下一篇:最后一页